缺標的歐式金屬鳥鉋
SPOKESHAVE應該是歐式木工鉋中衍生最多型態的木工鉋,廣泛用於平面、曲面與各類線條的塑形修飾,也可算是細木作必備的鉋刀之一,只是自木工電動工具興起,SPOKESHAVE也跟和其他線鉋相同,逐漸衰微。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SPOKESHAVE依據鉋底和鉋刃的形狀可以分為:
平底(Flat bottom):用於平面、凹面和曲線。
凹底(Concave):用於凸面和曲線 。
凸底(Convex):用於凹面和曲線。
圓底(Rounded bottom): 適用於凹面,尤其是在急彎處 。
組合(Combination):鉋刃的一邊是凸形,另一邊是凹形的,可在凹形和凸形表面上使用。
台式木工鉋中,可歸類為SPOKESHAVE的,大概就屬南京鉋與滾鉋二種。
台式滾鉋的稱呼來自作業時的操作手法,也是台式各類木工鉋中,唯三採鉋刃斜面朝上安裝的木鉋(其他二種是邊入線刀與台灣邊仔)。滾鉋另有彎鉋、丸鉋、牛角鉋等不同稱呼,也是目前少數還能在工具店買到的木工鉋。除了木作外,也有用在修飾塑膠零件入料口或模具接合縫。
鳥鉋則是中國大陸對SPOKESHAVE的通稱,鉋刃配置與南京鉋相同,刀鋒斜面都是朝下安置。有意思的是,近幾年台式滾鉋也出現在淘寶,推測是大陸生產製作,畢竟早在上世紀大陸初開放年代,台灣木工廠商就開始委託大陸廠商代工生產木工工具。
我的第一把歐式金屬鳥鉋也是由淘寶入手,當時是衝著「T10鉋刃」這個字眼,從各式眼花撩亂的鳥鉋中花了39RMB.到手(最便宜的金屬鳥鉋只賣9.9RMB.),這把金屬鳥鉋略加整理後還算堪用,雖然當時最鍾意的是這二款不銹鋼鳥鉋,無論質感與外型均屬上乘,重點是有平底與圓底二款可選,只是彼時已有其他標的,只好暫時割捨。
檢視
已有數年未曾在淘寶添購金屬鉋,偶然閒逛又碰到這把金屬鳥鉋,愕然發現竟漲價了,猶豫再三,決定趁平底與圓底均有貨時一次買齊,以免他日再相見又要追悔莫及。
一樣是三無產品,只有簡單的塑料袋與瓦楞紙盒,沒有商標,沒有說明書,當然也不會有保固卡。主體是不銹鋼鑄造,左右二邊把手像極了海鷗的翅膀,或許鳥鉋這名稱是由此而來。中央的銅製滾花鏍絲與下方較小的一字銅鏍絲相互作用,藉由槓桿原理使鉋刀蓋能固定鉋刃。左右二只滾花鏍母可循著鏍桿上下移動,藉此調整鉋刃進退刀動作,也使鉋刃更易調整左右平衡。
由把手與中間鉋體的相對位置,可以發現圓底鳥鉋的底部比平底厚。下方39RMB.的鳥鉋推測仿自Stanley No.151,只是黃色鉋刀蓋的螺絲孔過低抑或是中央十字螺絲的孔位過高,致使二側端角沒法卡到鉋體的凹槽,所以鎖緊上方一字銅螺絲時,鉋刀蓋會隨著螺絲扭轉而歪斜,調整上有點不便。淘寶上每一把同類型的鳥鉋幾乎都有這個問題,顯然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第一版抄錯了,後面也跟著錯,亦或許是同一家廠商為不同商家代工?
鳥鉋的正面的有研磨痕,推測是把原本的商標磨掉。
鉋體背後的No.151是唯一的標示。用「No.151 Spokeshave」在Google搜尋一下,終於找到相似的圖片,不過圖片中鳥鉋的鉋刃與二隻調節螺絲與這二把不同,不知是否為生產線的QC汰下品,還是代工廠商的仿品?
平底鳥鉋的編號是No.151,圓底鳥鉋則是No.151 1/2。鉋體背後的No.151是唯一的標示。用「No.151 Spokeshave」在Google搜尋一下,終於找到相似的圖片,不過圖片中鳥鉋的鉋刃與二隻調節螺絲與這二把不同,不知是否為生產線的QC汰下品,還是代工廠商的仿品?
左邊是圓底鳥鉋的鉋刀蓋與鉋刃,右邊是平底鳥鉋。除了滾花螺絲材質不同外,左側圓底鳥鉋的鉋刃,比右側平底鳥鉋的鉋刃略長一些。鉋刃背面,跟LUBAN的鉋刃一樣,整體表面都有一層防鏽保護層。
直接試刨,看似可以正常使用,不過手感是粗糙又不順暢。
檢視鉋刃刀鋒,果然多了二個小缺口,還是得花時間修整。整修
鉋刃
鉋刃整體質感與LUBAN近似,或許是來自同一生產廠商,所以還是得自己手動整理。
嘗試徒手磨刀,第一個反應是手指很痛,因為邊緣轉角太銳利,只好搬出電動雕刻機把邊緣倒角,這樣才能繼續作業。雖然作業面積不大但進度很慢,不知是否因防鏽塗層所致?以往嘗試過除膠劑、甲苯、香蕉水、去漬油等均無效果,只好耐著性子慢慢磨。
雖然面積不大,還是花了四小時才整理完刀背。接著整理刀鋒斜面,近刀鋒處的影像有歪曲,我的手磨功力還是有待加強,曾考慮參加磨刀訓練班,奈何諸般牽絆一直沒法下決心。鉋刀蓋
本以為鉋刀蓋是用不銹鋼銑製,看到邊緣的鑄造毛邊,顯然也是澆鑄成型,金屬鑄造的粗胚需暫放一段時間,待金屬內部完全冷卻,等內部應力平衡後才能進行後續修型,如此可減少變形的機率,如果是整塊不銹鋼銑製就沒這困擾。
質感不錯的鉋刀蓋正面,前方斜面應該僅有引導刨花的作用,是否要再整理?猶豫中。
鉋刀蓋背面,有明顯的磨痕。尚未整修的鉋刀蓋斜邊末端,因不具壓鐵功能,打算簡單修平即可。鉋刀蓋側面,有明顯的修磨痕,不算細緻,近看可以發現鉋刀蓋表面有許多細微的氣孔,這是金屬鑄造特有的痕跡。
鉋刀蓋與鉋刃的背光測試,鉋刀蓋前端與鉋刃接觸的地方僅有窄窄的四個小區域。
鉋刀蓋背面整修,二側亮面較高先被磨到,顯然是變形。繼續磨,出現四個接觸面,符合背光測試所見四個接觸點。
縮模的狀況很嚴重,尤其是中央螺絲孔周邊,偏這是最常用來作業的區域,整體磨平還不知要花多少時間?
圓底鳥鉋鉋刀蓋背光測試,狀況比平底鳥鉋嚴重。
一樣墊鋼尺修磨,速度快多了。
背光測試,不透光即可收工。突然想到鉋刃刀背整理的取巧方式,應該可用。
決定墊個鋼尺並在鋼尺上面塗蠟,方便鉋刀蓋在鋼尺上移動,移動時以圓形螺絲孔為基準,保持在鋼尺固定區域,較容易保持研磨的平準。
終於有一個完整的平面,螺絲孔周邊縮模較深,勉強有個短短的平面。
再度背光測試,不透光即可收工。圓底鳥鉋鉋刀蓋背光測試,狀況比平底鳥鉋嚴重。
一樣墊鋼尺修磨,速度快多了。
鉋底
原本思考是否需要平鉋底?有點想偷懶,畢竟鳥鉋多用於小面積刨削,而這二把不銹鋼鳥鉋,加工水平還不錯,似乎可以省略這個步驟。斷續想了幾天,決定還是動手試試,畢竟是磨去商標的QC汰下品,加上鉋刀蓋的縮模,委實讓人感到疑慮。
中間刀口部分加工比較細緻,很快就磨平,二側邊則較低陷。以刀口前方整平為原則,二側邊灰白較低陷的部分就不管了。
圓底鳥鉋則是刀口中間低陷,二側則較高先被磨到。
磨了半天,刀口前方中段仍略微低陷,偏正好在刀口中間,只能耐著性子繼續。試鉋
操作鳥鉋,可以推,也可以拉,視操作時的環境而定。甚至有人會刻意保持二邊出刀量不同,一邊粗刨,另一邊細刨,不過僅限小面積刨削作業時。試刨後如需再調整鉋刃進退,鉋刀蓋固定螺絲只需略為鬆開一點點,這時如用手指旋轉調節螺母,會感到有較大阻力但仍能旋轉,如旋轉調節螺母時,覺得阻力甚小或沒有阻力,表示鉋刀蓋固定螺絲旋鬆太多,很容易過度進刀或退刀。
旋緊鉋刀蓋固定螺絲時,習慣螺絲旋轉時再加力轉1/4圈,如此才能確實固定鉋刃,但各人的手力不同,建議多嘗試幾次,原則上只要多試刨幾次,每次出來的刨花厚度能維持恆定,就表示鉋刃已確實固定沒有異常移位。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