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才是王道?斜邊鑿爆改斜口鑿

記得剛開始練習鳩尾榫卯時,困擾於邊角的修飾,上網知道可用三角鑿,也兼程趕去台北建成工具買了一把9mm三角鑿,整理好,確實是比歐式斜邊鑿好用。
進階到隱式鳩尾榫卯時,又發現三角鑿的側邊仍會有卡到木料的窘況,雖然改用斜切能略微避開卡住的問題,用起來總不是很俐落但也就只能暫時湊合著用。
台製三角鑿,隱式鳩尾榫孔的邊角無法直接整理,必須斜切才能部份解決
逛淘寶看到Narex的斜口鑿,腦洞大開,心想如果用來修隱式鳩尾榫卯應該不錯用,便上網谷歌一下,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是Skew Chisel。
圖片取自淘寶網"堤旁樹"
在歐式木工工具中Skew泛指刀鋒具有特定斜度的鉋與鑿,例如Skew Rabbet Plane、Skew Block Plane或Skew Chisel等,通常是用來處理橫斷木紋的刨削作業,因為此時斜刃作業的阻力與切面細緻度都會比直刀優,另外順木紋縱鑿榫頭與卯孔時,如鑿刀不夠鋒利或動作過於急燥,常常會因木紋劈裂現象而使作業表面粗糙、甚至使切割線偏離原本預定的線,此時如用斜刃橫向切削,可以減少順木紋劈裂發生的機率。
Skew Plane是指鉋刃刀鋒磨成特定斜度的木工鉋刀,這在東西方的木工鉋都有相對應的鉋刀,如日式的際鉋,台式的斜口鉋,沒什麼特殊之處。倒是Skew Chisel在台式鑿刀中卻沒看過,也買不到,只有雕刻刀類的才有,網路上找到的幾篇文章均表示,台式斜口鑿須由一般鑿刀再自行修磨而來。可在歐式木工工具中,斜口鑿卻是常規生產品?這或許是因為作業習慣不同或市場銷量限制。
鳩尾榫卯是多數假日木工一定會嘗試的課題,雖然歐式有所謂的鳩尾榫鑿(Dovetail Chisel),其實基本架構跟日式的鎬鑿、台式的三角鑿雷同,所以遇到隱式鳩尾榫時同樣就會有邊角卡到的情形,因此心裡打定主意要弄些斜口鑿來試試。
優先考慮的是捷克Narex,細緻又工整,雖然不貴,可是一組下來也得花上不少銀子,猶豫了一陣子,最後理性戰勝感性,決定在淘寶買一把人民幣5~8元的歐式全鋼斜邊鑿,自己車來用。
典型的木紋劈裂,撕開的木纖維很明顯

檢視

這批鑿刀定價每把人民幣5~8元,換算台幣不到40元,似乎連工錢都不夠,下單時有點忐忑,擔心是嚴重瑕疵的QC汰下品,不過已經跟店家交關過好多次,東西的品質也都還可以,想了想還是下單。
收到貨仔細檢視,外觀初看大致正常,細看就會找到如加工粗糙,刀身斜面左右不對稱及刀口歪斜等瑕疵,果然如預想的是QC汰下品,但也算不上太嚴重,忐忑的心總算安定些。
店家網頁標示鑿刀材質為高碳鋼,只有50mm的是鉻釩鋼,可是用砂輪機車削時,發現不用擔心高溫鋼材退火,所以有可能不是高碳鋼而都是鉻釩鋼。
車好刀口進行刀背整理,總算知道這批鑿刀的主要問題,每把都是鋼質偏軟,整理起來很快,如果用木槌鑿削,耐久力應該是不用太期待,不過這對我來說不算問題,因為斜口鑿主要是用在細部切削,每次的切削量也不會太多,所以耐久性不是首要考量,反而較軟的鋼材較具彈性,刀口斜尖柔韌點或許比較不容易斷裂。
木柄部分,賣家標示是青崗木染色,話說青崗木也是台式木鉋常用的鉋體材料之一,心中是有點質疑,因為重量太輕,但也沒法提出不是青崗木的反證。
木柄手握部分有特別車出橢圓形狀,一來提升手握的舒適感,二來可以減少鑿刀在木工桌上滾動的傾向,可惜尺寸小了點、重量也輕了點。

第一次修整

刀背整修

剛開始整修時,對於斜口鑿的概念僅止於刀鋒斜面,也沒有其他斜口鑿可參考,所以單純以為車出刀鋒線,再整理刀鋒斜面就算是斜口鑿,直到偶然標到一把日式斜口鑿,才知道斜邊也是有講究,所以又再整修一次。
第一次整修只規劃四個階段:
  1. 砂輪機車出斜度30的刀鋒線,30度是參考Narex的斜口鑿。
  2. 重新磨出25度刀鋒斜面,因為只能手持細修,所以仿照修鑿處理。
  3. 整平刀背。
  4. 刀鋒斜面細磨。
這次共計買入6種規格,每種規格各二把,共計12把,從8mm到24mm,原本計畫是6種規格都改成斜口鑿,只是擔心數量太多、技術欠佳,又從中挑出8mm、10mm、16mm這三種規格進行加工,其他就暫時收藏。
8mm與10mm的歐式斜邊鑿,初看是大致完整,細看就會找到瑕疵

刀鋒線

關於斜口鑿的角度,一直沒找到足夠的資料,乾脆照Narex Skew Chisel統一為30度,先把自由角規固定在30度,再逐一複製到鑿刀。
上砂輪機慢慢車出30度的刀鋒線,作業時特別小心刀鋒斜尖的部分,因為斜尖的體積小,相對也比較脆弱,既容易過熱退鋼,也可能握持不穩碰到高速運轉的砂輪片而斷裂,所以作業時仍保留一小部分斜尖,留待後續用磨刀石修出完整的斜尖。
用自由角規定出30度,刀背畫出參考線
六把車完發現鋼材沒有變色,還以為自己手藝進步,控制得不錯,待車製刀鋒斜面時才發現刀口不退鋼是因為材質,而不是手藝,雖有點失落但更多的是慶幸。
刀鋒線車完,似乎有退鋼的跡象,不過那是簽字筆變色的痕跡,斜尖尚未完整磨出,保留一些些待後續手動處理

刀鋒斜面

考慮斜口鑿只負擔細部切削作業,所以把刀鋒斜面的角度設定為25度,雖說如此,作業時根本沒有可供參考的治具,所以完全憑感覺,斜尖部分仍儘量保留待手工處理,還是擔心磨過頭或過熱退鋼。
欠缺可靠的治具,以我的功力根本沒法有一致的斜度,所以每把斜面都是凹凸不平。

車完刀鋒線,順便用砂輪機整修刀鋒斜面,瞬間把自己打回原形,多層次的刀鋒斜面表示我的砂輪機車削功夫還是一如既往的不怎麼樣!幸好仰仗金屬鑿身的材質,沒有退鋼。

刀背整平

歐式全鋼鑿刀的刀背整平,對我來說等於是大魔王關卡,因為實在是枯燥無聊,但又很重要,完全無法跳過省略,整理過程中又必須全神貫注,保持均速,以免產生誤差,因為全鋼鑿刀的刀背是一個完整的平面,下壓力不足或速度過快都會使水分堆積在刀背中間而產生水漂效應,結果會變成中間微微凸起的刀背。
試磨,便宜鑿刀的最大缺點就是不平整,亮面是磨到的部分
刀背試磨,就會發現便宜全鋼鑿刀的最大麻煩,凹凸不平的刀背,此時就陷入兩難,整個刀背全部磨平?或是刀口附近區域整平?思索了幾天,惰性戰勝了理性,決定半平,因為斜口鑿著重的是斜尖部位,依靠全刀身用鑿的機率幾乎沒有,而且使用頻率也少,所以不打算耗費太多時間在刀背整平上面,只要刀鋒斜面附近保持全平即可,後半部就順其自然不強求。
試磨,凹凸不平的刀背就一目瞭然,決定先求刀鋒附近整平即可
前半部整平,後半部隨緣,畢竟斜口鑿用途有限,使用頻率也低,省點時間也好
8mm與10mm的刀背也順利完成鏡面,不過這又是另一個假期的成果
整理手工具實在是件枯燥又不能分心的工作,難怪手動工具一直不受歡迎,單單整理工具的過程應該就會嚇退不少人。

刀鋒斜面

一關過了又一關,刀鋒斜面可真是難為我了,正常的直刃就磨得不怎麼樣,面對斜刃,不擔心是騙自己,但還是得硬著頭皮上。
原本的斜面因砂輪機車磨,表面各種凹凸又不平,剛開始用推磨的方式卻因找不到基準面而很難保持穩定的姿勢,後來改用拉磨,先建立一個基準面後再改回推磨,這樣就順暢多了,受益於鋼質軟磨刀的效率變得很快。
先用DMT D8C粗磨石建立基準面,但斜尖部分保留到細磨石再處理,以免失手兔到磨石而斷裂
刀鋒斜面如玉#6000鏡面研磨完成,寫起來輕巧,磨起來可累人,原本設定刀鋒線斜度為30度,鏡面處理完成都已不是30度,事後想想應是手部姿勢不良所致,不過幸好不是檢定考試,能用就好
8mm與10mm的斜面也鏡面研磨完成,每把的斜度都有些差距,功力不足也只好將就囉

第二次修整

偶然得到一把日式斜口鑿,也順利整修完成,相互比對時注意到鑿刀的側邊設定不太一樣,又找出台製三角鑿,確認我的斜口鑿側邊的厚度可壯觀了,不死心,再上淘寶找Narex的斜口鑿,它的側邊厚度也是薄。
工具的設計一定有它的理由,廠商刻意縮小鑿刀側邊的用意,顯然是為了方便鑿刀尖端進入狹窄空間作業,所以結論是我的斜口鑿必需再進化。
中間是土炮的斜口鑿,下面是日製斜口鑿,上面是台製三角鑿
一次六把要靠磨刀石把側邊改薄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只能嘗試運用砂輪機逐次將斜邊磨除以降低鑿刀側邊的厚度,但過份專注在鑿刀側邊的厚度,忽略了斜邊的形狀,第一次整理均修成圓凸狀。
砂輪機把鑿刀的側邊變薄,但斜邊卻變成突出狀
轉成手動整理時才發現鑿刀的斜邊變成圓凸狀,即令是用上DMT D8X,還是很耗時,只好再上砂輪機,把原本凸起的部份修成凹陷,以節省手工修整的時間,另外是再縮小鑿刀側邊的厚度,但因為手部動作不夠穩定,不小心磨過頭就會把鑿刀側邊修成刀鋒,不過這不難修正。
按照日式斜口鑿的型制,鑿刀側邊採用漸縮的方式處理
手工修磨時,發現鑿刀斜尖多數都受損,只好再重新修整刀鋒斜面一輪
鑿刀側面用砂輪機磨過頭就會變成一條刀鋒線,雖然銳利但也很脆弱,使用不當很容易崩裂成缺口
挽救的方法就是再磨出一個平面,雖然強度可能不如原本的,但至少不會擔心崩裂
再比較一次,第二次整理後的斜口鑿,側邊厚度已類似日製斜口鑿

結語

雖然滿懷理想,過程中卻只能不斷妥協,六把斜口鑿草草收尾,因為發現鑿刀二側凹凸不平的斜邊必須花費太多時間整平,評估後決定只把鑿刀側邊整平,斜邊就保持原狀不再整理,畢竟用鑿時會有影響的只有刀鋒的斜尖與側邊,斜邊只要不會卡到工作物就可以。
鑿刀側邊整平,斜邊則僅略加修磨,因為太花時間
六把鑿刀的斜邊均沒細修,所以看起來很雜亂
斜口鑿修隱式鳩尾榫卯確實好用,但因為角度的問題,必須視狀況更換左刀或右刀,也或許因為這因素,又發展出魚尾鑿(Fishtail Chisel),只要一把就可以更精確快速地修整隱式鳩尾榫卯,可惜它的價格讓我只能上網瞻仰。
淘寶一組Narex 6mm斜口鑿要價RMB.352,換算台幣約為1,500元左右,自行修改的一組約RMB.10,台幣約45元,二著的運費相仿就忽略不計,單純就經費考量來說就省了不少,雖然要花上許多時間整修,但整修過程中又能回饋到不少砂輪機及斜刃修整的經驗,總結起來還是挺划算的,至於剩下三組6隻斜邊鑿,規格很相近,暫時不打算再修改。
省錢不一定是王道,便宜的工具如無法發揮作用或是不合用,反而是種浪費,浪費時間與金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Record 2"鉋刃與壓鐵的整理

LUBAN 歐式鐵刨5號低角度 多用途木工金屬刨子

台式木鉋-清含底鉋(敷居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