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榫孔鑿-四分打鑿

四分打鑿?12mm打鑿?雖然覺得應該用公制的12mm打鑿來當標題,但!不能否認的是"四分打鑿"看起來似乎多了點專業的氛圍,是否就是這因素,所以一直改不了? 跟八分平待鑿一起購入的四分打鑿,賣家把它們當作日製鑿刀,其實是台製的機率比較大,但無論日製或台製,對我來說都是稀有的珍寶,因為已經停產很久且還保持良好的狀態,當然它的狀態只能說是剛出廠的狀態,離可實際操作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這也是木工手工具的宿命。 打鑿與日式木工鑿刀的扣鑿相仿,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用力敲擊,以便快速將木料移除的鑿刀。近代台式木工鑿似乎沒有統一的分類及名稱,有的採師徒相傳沿用的稱呼,有的直接套用日本木工鑿的外型與名稱。 如按 洋臻鉋刀知識館 的分類,台式常用木工鑿刀可分成打鑿與修鑿二類,而這把台製榫孔鑿被歸類為打鑿,可是另有一種製鉋常用的杯鑿,應該也算是打鑿,但是它的結構與用途又與榫孔鑿不同,所以打鑿應該可以再細分。 台式平待鑿,不僅外型類似歐式斜邊鑿(Bevel Edage Chisel),木柄也和歐式斜邊鑿相同,在尾端都有一個鑿箍,所以既可以用木槌輕敲(也有人主張不可以搥打),也可以單純靠手力操作,但洋臻鉋刀知識館把它歸為修鑿,因為扁平的鑿頸被認為不適合鎚擊。 台式修鑿還有一種木型鑿(或稱作木成鑿)雖然已近乎停產,但市面上還有些在流通,它跟平待鑿一樣都被歸為修鑿,跟平待鑿不同的是,扁平的鑿身與不帶鑿箍的木柄,一看就知道不適合用工具敲擊,只能單靠操作者的手力,跟平待鑿又有些差異。 所以個人覺得應該可以比照歐式木工鑿的分類,直接以用途及外型特徵去分類,或許對DIYer的初入門者比較容易瞭解。 言歸正傳,近代台式木工鑿受日本影響很深,這把四分打鑿基本上跟日式向待鑿大同小異, 鑿身是粗壯的方型柱體,但鑿頸的四方形結構與日式的圓柱體不同,其它如 鑿身與木柄的接合方式、鑿箍的安裝等又與日式向待鑿相同,當然賣家也把它當作日製木工鑿來販售,幸好價格不是。 現在市售台式木工鑿常見的是平待鑿,或是日式的追入鑿,至於打鑿,少數專業工具店還有,不過是庫存?還是重新生產?倒是無法確認 。 庫存品與新生產的主要差別在於金屬鑿身的製造工法,是傳統的貼鋼工法或現代的全鋼製造?實際操作過就能體會其中的差異。 檢視 刃寬12mm,約略是台制尺的四分,不過還沒整修,整修完會剩多少,還滿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