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歐式斜邊鑿/Narex Bevel Edge Chisel

圖片
好長的一串英文字,木工鑿刀的分類真是複雜,剛開始接觸木工鑿刀時,根本沒在意鑿刀的分類,只知道自己買的是歐式的全鋼木工鑿,至於分類則是懵懂不清,而台灣關於這類的資訊也很少,後來在 Wikipedia 找到完整的分類與概說,也才知道我最先入手的歐式鑿應歸類為"Bevel Edge Chisel",台灣似乎沒有特定的分類名稱,大陸則把這系列稱作"斜邊鑿",它的主要特徵是: 鑿刀側邊與刀身並不是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是略微向鑿刀正面傾斜,如此可減少鑿刀側邊與木料的接觸,進而減少作業時的阻力並避免鑿刀側邊刮傷木料。 鑿刀正面有 二道斜邊向側邊延伸,在不影響強度的原則下,盡量縮小側邊的厚度,方便鑿刀伸進狹小的空間進行修整。 記得剛開始選鑿刀時並沒什麼概念,只知道有台式鑿、日式鑿與歐式鑿,上網找尋鑿刀的販售資料,在當年網路販售剛萌芽的時代, 大司細木工 的鑿刀種類算是相當齊全,歐式、日式都有,只是被價格嚇到了,沒敢下手。後來在 台北建成工具行 買了幾把便宜的歐式全鋼鑿刀,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鑿刀之旅。 買了鑿刀就得學著整理,沒時間上課,全靠自己摸索,上網東看西找,網路足跡逐漸拓展到北美與歐洲的工具網站,從那裏 看到Narex的鑿刀訊息,不僅規格齊全,還有不同系列、不同用途的鑿刀,重點是價格實惠,可惜國際運費一點都不體諒我,只能偶爾看看過過癮。 有看就有得,經由網站的引介,大致能瞭解歐式木工鑿刀的體系與用法,比較下來Bevel Edge Chisel算是用途比較廣泛的,可以手持細修榫卯,也可槌擊開槽挖孔,不過只能用木槌,對初入門的新手來說是相當實惠的選擇。 台北建成工具行買的SYGMA 25mm全鋼歐式木工鑿,包裝上有註明Made in Japan Narex是捷 克的 專業木工工具廠,主要產品就是各類歐式全鋼木工鑿,在西方的電商網站能見度很高,印象中它曾被美國木工雜誌評選為年度最具CP值的木工鑿刀,簡單的說就是價廉物美。 Lee Valley網站上是這麼介紹的: 這些來自 Narex 的鑿子採用經典設計,刀片每側都有斜邊傾斜到狹窄的側邊,在斜角作業時(例如在燕尾榫卯作業)提供出色的 修整效率 ,並能在狹窄凹槽作業時減少側壁摩擦。鑿身按照英制尺寸規格製造 ( ps. 也有公制 ) ,採用精確研磨的鉻錳鋼,硬化至 Rc59。 染...

38mm金兔木工刨刃

圖片
淘寶買的金兔牌中式木工鉋刃,刃寬38mm,厚度2.4mm,型制屬歐式木工鉋刃,與台灣通用的日系鉋刃差異很大。38mm這規格也是特殊, 幾乎用不到,一般歐式木鉋多 採45mm(1-3/4")或51mm(2")的規格,這次是為了替換歐式木鉋的鉋刃才會刻意購入。不過它標榜貼鋼製造的特色倒也使我有點心動。另外的原因是它很便宜,連壓鐵一組只賣14.25元人民幣,用來做測試,確實不會有太大壓力。 這裏所謂的貼鋼,就是鉋刃主體以硬度較低的低碳鋼製作,鉋刃前端切割作業區域則嵌合一塊硬度較高的高碳鋼或合金鋼,這樣在不降低鉋刃的持久力外,可以減省鉋刃研磨的時間。不過這與日式鉋刃的貼鋼工法有些許差異,日式鉋刃的基材是軟鐵,不是鋼板。 二十世紀初Stanley的鉋刃廣告就曾生產過類似的貼鋼鉋刃,鉋刃主體是低碳鋼,鉋刃刀背負責切削作業的部位則是硬度較高的高碳鋼,不過似乎沒生產多久? eBay也很少見到這種貼鋼鉋刃,個人推測是製造費工不符成本效益所以停產。至少現代Stanley就只生產全鋼鉋刃。 為何金兔還在生產貼鋼鉋刃?我猜純粹是沿襲舊式歐洲貼鋼鉋刃的生產工藝,因時空背景與環境隔閡,當歐美工具廠已將機器與產品轉換為全鋼鉋刃時,大陸工具廠則仍用舊的生產機具、持續生產舊式木工鉋刃。 其實使用過後覺得貼鋼鉋刃能成為賣點,可惜似乎沒人在意,如果能提升產品的品質,加強細節的修飾,或許陸製的貼鋼鉋刃可比照HOCH或IBC等成為國際專業廠。 鉋刃修整 金兔木工鉋刃一如其他陸製鉋刃,雖然價格實惠但細部加工不算精緻。參考過生產影片,多屬小座坊手工作業,不是工廠機械大批量生產,所以 品質不穩定,不同生產批次間可能存在差異,甚至是否有產品QC程序?也頗令人質疑。 畢竟手工具的市場有限,單價也低,不太可能投入巨資引進現代自動化生產。 鉋刃的修整程序與歐式鐵鉋相同,歐式木鉋與金屬鉋的鉋刃最大差別在於圓孔的位置,其他沒啥差別,個人習慣修整的程序如下: 刀鋒線的校正。 刀背鋼面的整理。 刀鋒斜面的整理。 細部線條的修飾與加強則需看鉋刃而定 。 去漬油清除刨刃上的防銹油 背光檢查鉋刃正面的刀鋒線 背光檢查鉋刃鋼面刀鋒線,正反面均須測量,除了刀鋒線外,另一個目的是確認鉋刃二側邊是否為平行 邊緣轉角處修磨,避免割手,刀背的區域需注意不要磨到前端工作區塊,會破壞...

木井方黑檀角度鉋

圖片
"木井方黑檀角度刨"-這是店家標示的名稱,台式木鉋沒有可對應的木鉋 手上有一把日本線鉋"面取鉋銀杏面"(台式鉋稱作"敏仔線"),看起來是庫存新品,整體狀態不錯,正好可以用在電視櫃的製作上,但是跟一般面取鉋不同的是,它需要一個45度的斜面來作業,也就是木料轉角處需刨成45度斜面,除了鋸切外,我所知道的有三種木鉋可使用: 平鉋:最基本的工法,畫線也簡單,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二邊等長,所以在角料的轉角二邊各劃一條間距相同的線,把二線間的木料刨去,就可以得到45度的斜面,這種方式在少量作業時不是問題,如量大就會比較吃力,因為斜置鉋刀施作比較費力,又需常比對參考線,相對就比較耗時。 自由角面取鉋:日式可調間距的倒角鉋,左右二邊的靠山以螺桿連接,中間以滾花螺母與蝶形螺母當作調整間距固定用零件,可視需要調整靠山的間距 ,因靠山斜面角度的差異,多分成45度與60度二種,另有鉋刃斜置專用在橫紋刨削作業用。自由角面取鉋最常用在木製門框或窗框的製作。 角度鉋:本文要整理的木鉋,基本結構就是在平鉋下面加裝一片帶斜度的靠山,利用靠山可刨出45度或60度的斜面,當然也可自製特定角度的靠山。 圖片取自淘寶網,木井方角度刨 台式木鉋並無這類型的木鉋,所以還是沿用商家用的名稱,角度鉋或許可視為自由角面取鉋的現代改良簡化版,角利的倒角鉋還因此獲得日本政府的創意獎。 因構件少所以在木鉋製作上比較簡單,就是平鉋加上二組固定螺絲與一個三角形靠山而已,對製鉋師來說簡單許多。而對假日木工來說,只要會調整平鉋,就可以從容駕馭角度鉋,這可比自由角面取鉋容易多了。 這把"木井方角度刨"也是從淘寶弄回來的,台灣網路拍賣也有,因價差有點過火,只好捨近求遠。 就外觀與功能來說 , 和日本角利的倒角鉋幾乎一模一樣,但細節部分還未可知?一般來說日本角利的評價普遍優於木井方,所以首選應該是角利。但就為了二個"可是",我還是選了木井方: 角利倒角鉋的鉋刃是替刃式。所謂替刃式就類似美工刀,鉋刃鈍了就用新刀片來替換,不用磨刀,省時又省事,但考慮刀片取得管道和角度鉋的用途侷限,長時間備而不用也浪費些,萬一買不到備用刀片則等同廢鉋。 角利的售價幾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