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畫線規-筋罫引
圖片引自日本"竹中大工道具館" 日本竹中大工道具館把日式畫線規統稱「 罫引 」,有些地區則稱作「毛引」,依功能、結構與材質可再細分成筋罫引、割罫引、鐮罫引....等,台式畫線規除傳統漢式劃線工具外,日式畫線規也很常見,亦多稱為「毛引」,如一丁毛引、日式毛引、割木刀等, 基本架構也與日製雷同,只是細部會依本地師傅的理解與習慣而略加修正或改良。 筋罫引與割罫引相似,都有木製的棹,棹的一側再嵌入切割用的金屬刀刃,只是割罫引的刀刃較大且刀鋒修成雙斜肩,方便用來切割薄木片。筋罫引的刀刃則多修成單斜肩,可以在木板上切出一條與定規板基準面平行的直線。 鐮罫引的刀刃則是用細長鋼片折成L型再修出刀鋒斜面,因鋼片強度高,厚度較薄,所以鋼片可以上下疊合配置,二個鋼片各自調整後固定,便可以一次畫出二條直線,筋罫引與割罫引就只能畫一條直線。 檢視 這二把筋罫引是從紙箱中挑選出來的,近年從日本拍賣網站找日製 木工鉋,偶爾也會附帶些其他工具,最多的是罫引,但品相大多殘缺破舊,一直以來都是隨意堆置在紙箱中,日積月累下也有了十來把,整理雜物時翻到這個紙箱,想想或許能湊出幾把來用,東挑西選後就只有這二把筋罫引有機會。 二把筋罫引的狀態不同,其中一把的刀刃已鏽蝕殆盡,另一把雖然較完整,但固定用的木楔是代用品,敲緊時會影響棹的位置,退出時也不很方便,如敲太緊,甚至需用釘衝由另一端開孔處把小木條敲出來,在使用上很是不方便。心想如果能把 缺刀片的楔子取出裝到刀刃完整的那把,應該能湊出一把理想的筋罫引。 這把刀刃銹蝕嚴重的筋罫引似乎也是拼湊的,定規板的材質與棹、楔均不同,但固定用木楔的製作較費工,但使用上很方便。 另一把筋罫引有完整的刀刃,但原本固定用的楔子似乎已遺失,改以一個小木條代用,試用時發現敲緊小木條時會影響棹的位置,總和來說並不是很方便,雖然可以自行製做新的木楔,但如果把刀刃銹蝕筋罫引的木楔移植過來,似乎比較省事,反正銹蝕的刀刃也找不到代用品。 修整 棹與刃、楔、定規板,這樣筋罫引的所有的配件就齊全了。 替換用的木楔比較厚,用扁鏟把定規板的孔鑿大即可。 木楔裝入後發現太寬,會使棹無法裝入,木楔削薄又擔心影響強度,所以把定規板上的孔再鑿寬些會比較理想。 背光量測定規板的基準面,明顯凹凸不平,存放多年的木料終究免不了變形的命運。 試刨,果然有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