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復原Stanley No. 4

圖片
這是我的第一把Stanley  Bailey 鐵鉋,也是我的第三把No.4 smoothing plane,第一把是有著奇特命名的 USE LUCK(運嬌蕾),第二把是Wood River No.4 V3,基本上是根據Stanley  Bedrock 系列改良而來(或是Lie Neilsen?),好工具。這把則是eBay一時興起敗回來的。 對Stanley有興趣的可參考"Eastern and Western 木工的東西(http://fwwtw.blogspot.tw/)"部落格,文筆優雅、敘事有據、淺顯易懂,值得珍藏,這算是我的啟蒙網站。 Stanley No.4,9英吋長、重量近4磅,配備2英吋寬的全鋼鉋刃,鉋刃厚約2mm,前方的No.5 1/2則使用更寬的2 3/8英寸鉋刃(早期made in USA是採用2 1/4英吋,已不容易買到替換鉋刃)。 細節 刨底 鉋刀口很完整,周邊沒有銹坑,萬幸。其他區域的銹坑除了有礙觀瞻外,對於正常使用並無妨礙,妨礙的是以後的增值空間。 蛙座與刨體 前握把雖然漆面剝落不美觀,倒是省下些許清除漆面的功夫。 蛙座的澆灌品質尚可,有一個氣孔,不美觀但不妨礙正常使用,可接受。 檢查各個螺絲,運作正常,沒卡死或變形。 左右調整桿、進深叉桿與銅質調節螺母很順暢。 刨刀蓋,初看似乎不優,仔細看過,只有表面的浮銹,沒啥大不了的,小菜一碟。 卸下的鉋刃組合,包含鉋刀蓋、壓鐵與鉋刃,除了鉋刃有疑慮外,其他二個都很完整,幸運喔!鉋刃刀口斜面周邊有許多浮鏽,待清理乾淨便知分曉。 蛙座正面 左邊螺絲孔邊有澆灌的氣孔,外觀有影響但使用沒影響。 蛙座背面與底部 蛙座背面鑄造品質很好,無氣孔或毛邊。蛙座與刨體接觸的四個區塊只有輕銹,看樣子不用花大把時間整修了。 移除刨刀組與蛙座後,發現贈品,角落塞滿了木屑,雖然有點懷舊的感傷,但還是吹口氣讓它們隨風而逝吧,還好沒有附贈UK來的小生物。 螺絲孔與刀口間有一字型肋骨,代表生產期介於1907至二次大戰前,戰後生產的改成Y型肋骨,但如加上MADE IN ENGLND就會瞬間年輕30歲,Stanley為了避開高關稅的貿易保護,1937年才在英國設廠生產,不過還是比我老上許多。 Stanley真是影響深遠,美國甚...

邪惡海灣的STANLEY BENCH PLANE

圖片
eBay拍來的STANLEY No.4與No.5 1/2平鉋,拍定價50英鎊,運費29.51英鎊,合計約台幣3,000元,似乎很划算,平均一把成本1,500元,近代生產的Bailey No.5在網路就要價3,200元。但!這樣真的划算嗎? 在eBay下標的第一個原則-絕不追價,標的評估後如覺得合算才會下標,且要先訂下出價上限,超過了就放棄,反正Stanley鐵鉋多的是,不急於一時。 那該如何挑呢? 1、鉋體上是否有"made in USA"或"made in England",沒有?那就忽視它,下一個。 如果遇到有PAT+日期,這是收藏家等級的,我跳過。 2、左右調整桿的型式,看到薄鐵片對折的也跳過,這是近代生產的廉價版,不精確、易損壞,不值得投注心力。 3、檢查鉋刃露出來部分的長度,由側面看,如鉋刃尾端低於後把手就表示鉋刃已快耗盡,需準備新鉋刃了。當然也可解讀為,這把鉋刀已經調校過,經長期使用而使鉋刃耗盡。如何選擇,就看個人觀點囉。 4、鉋刀固定蓋上的"STANLEY"logo,如果沒有或是非"STANLEY"字樣的,放生吧。 5、鉋刀口-平整無斷裂或缺損,這個很重要,因為沒得修補,沒圖片可看的就再跳過,別冒險。 6、外觀-無缺損、斷裂。 7、零配件齊全,常見以現代新零件或拆其他老鐵刨的零件方式來替補,基本上只要功能正常,我不會介意,收藏家會介意。 8、後握把與前把手無斷裂或缺損,如為木質更佳。 9、替換零件補充的可行性-單靠賣家提供的相片,有時很難判斷,對於沒有把握的部分,要先盤算是否有取得替換零件來源及費用預估。 以這組鉋刀來說,賣家僅提供三張外觀相片,無細部拆解相片,且賣家不接受退貨(有些接受,運費自負,需細看拍賣網頁的說明)。 參考賣家的其他拍賣品,僅有這組,其它均是家用飾品或骨董類,評價也不錯,應該不是專業的木工工具賣家,或許是受委託或是收購其他物品順便購入,內部零件應該完整且均是原廠零件,只是品質如何就無法判斷。 單由圖片觀察: 1、鉋刀口及底部完整但有些浮鏽及鏽斑-可接受。 2、鉋體完整、沒裂、沒斷、沒重新焊接痕-很好,我不懂焊接。 3、鉋刃有浮鏽及鏽斑但無法判斷鏽蝕程度-勉強接受,大不了再買新鉋刃。 ...